双傑大小事
双傑起源
醫師介紹
病友回饋
治療項目
一般骨科疾病
客製化運動傷害治療
體外震波治療
精確導引增生治療
組織新生治療
骨質疏鬆症評估
復健療程規劃
關節病變評估與治療
双傑特色
醫學中心級數位X光及超音波設備
超音波導引精準注射
軟組織增生療程
瑪立適雙波倍擊雷射治療
醫學中心級體外震波設備
聚焦式與發散式雙波治療
階段式運動治療
特製化復健療程
融合玻尿酸與PRP的新式治療
高能量磁場治療
門診資訊
新知公告
醫學新知
最新公告
聯絡我們
醫學中心級體外震波設備
首 頁
醫學中心級體外震波設備
一、震波治療的原理及骨科應用
非侵入性療法:利用高能量聲波傳遞至受損組織,促進血液循環和組織修復。
主要治療範圍:
肌腱炎
足底筋膜炎
骨折不癒合等問題
作用機制:
促進微血管新生:增加患部血流,促進癒合。
促進鈣化組織吸收:有助於去除病變組織。
抑制有害物質分泌:減少炎症反應。
軟化纖維化組織:恢復筋膜彈性與柔軟度。
刺激骨頭生長:促進組織再生與修復。
二、聚焦式與發散式震波的差別
聚焦式震波(Focused Shockwave):
能量集中,穿透力強。
適用於深層組織(深部肌腱、骨膜)。
對慢性疼痛效果顯著。
發散式震波(Radial Shockwave):
能量較分散,作用範圍廣。
適用於淺表組織(肌肉疼痛、肌膜炎)。
適合輕度或淺層病變。
選擇依據:
須由骨科醫師根據個人情況評估決定。
三、適用症狀
美國FDA認可適應症:
足底筋膜炎(Plantar Fasciitis)
網球肘(Lateral Epicondylitis)
鈣化性肌腱炎(Calcifying Tendinitis)
其他常見適應症:
五十肩(Frozen Shoulder)
肩夾擠症候群(Impingement Syndrome)
腕隧道症候群(Carpal Tunnel Syndrome)
梨狀肌症候群(Piriformis Syndrome)
阿基里斯肌腱炎(Achilles Tendinitis)
適用條件:
針對慢性肌腱炎(疼痛持續較久者),但須符合適應症。
四、治療週期與注意事項
治療週期:
一般為每週一次,共三次。
發散式震波可進行至五次。
治療後反應:
治療部位可能出現酸痛,持續一至兩天。
可冰敷減緩不適,或服用普拿疼等止痛藥。
避免服用非類固醇性抗炎藥(NSAIDs),以免抑制復原與增生。
日常活動建議:
治療後兩天內:
避免過度負重(如搬重物、劇烈運動)。
兩天後:
可進行輕度運動(室內單車、快走),促進血液循環。
治療期間:
避免劇烈勞動或運動。
五、治療後應注意事項
定期回診:
依照醫師約定時間返回門診追蹤。
處理不適
:若有腫脹或微痛,冰敷15~20分鐘。
藥物使用:
不需特別服用止痛藥物,可配合其他修復筋骨藥物。
恢復期間:
軟組織治療後:
疼痛不會立即消失,需避免劇烈運動,調整不良習慣,耐心等待組織復原。
骨組織治療後:
需時間進行骨組織再生,期間避免劇烈運動,耐心等待骨折癒合。
六、禁忌患者
不適合接受震波治療者:
骨髓炎患者。
患處急性發炎(受傷三天內)。
患處有皮膚缺損或感染。
七、治療程序
軟組織治療:
時間:
每次約15-30分鐘。
過程:
定位後進行治療,可能有些許疼痛,會逐漸減輕。
骨組織治療:
時間:
每次約30-40分鐘,依治療部位而異。
過程:
定位後進行治療。
八、治療效果與追蹤
效果評估:
超過95%患者在第一次療程有明顯改善。
若無明顯療效,需與醫師討論調整治療方案,可能需要3-6次療程。
恢復建議:
組織需要時間恢復,患者應適當減少工作和運動量。
避免劇烈運動,幫助身體復原。
選擇專業:
治療效果與治療師經驗和技巧相關。
建議選擇經驗豐富的專業院所。
九、結論
震波治療優勢:
有效緩解疼痛,促進組織修復。
治療效果高達九成以上,無明顯副作用。
無需承擔傳統手術的高風險與代價。
專業評估重要性:
選擇適合的震波類型、能量和施打方式至關重要。
需專業骨科醫師評估與建議,制定最佳治療方案。
參考資料
"Effectiveness of Shockwave Therapy i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: A Meta-Analysis". Journal of Orthop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, 2021
"Focused Versus Radial Shockwa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Tendinopathie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". Clinical Rehabilitation, 2022
"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Shockwave Therapy on Bone Healing and Regeneration". Journal of Orthopedic Research, 20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