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階段:初期康復
目標:減輕疼痛、促進早期愈合
1.減少疼痛與炎症:
初期康復階段強調疼痛管理與炎症控制,利用低強度運動與非負重訓練。這樣可以避免過度刺激受損組織,並促進早期組織修復。
2.恢復活動範圍:
此階段專注於關節活動度與柔韌性訓練,避免受傷部位的僵硬與功能退化。
3.減少組織粘連:
早期的柔和運動可以有效預防手術後或創傷後的組織粘連現象,這對於術後康復的患者尤為重要。
第二階段:功能恢復與強化
目標:增強力量、平衡與功能
1.提升肌肉力量與耐力:
進入第二階段後,逐步增加運動強度,特別關注周圍肌群的增強,幫助支撐受損部位,預防二次受傷。
2.改善協調性與平衡感:
動態平衡和協調訓練對於恢復動作模式至關重要,尤其是在運動損傷或術後康復中。
3.加強功能性運動:
此階段著重於日常活動與運動的恢復,協助患者在康復後順利回歸正常生活或運動場景。
整體效果
根據最新研究,兩階段運動治療方案相較於單一階段療法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優點:
1.減少再次受傷風險:
循序漸進的康復過程能有效降低早期復發或再度受傷的風險,尤其對運動員和活動量大的個體尤為有效。
2.加速功能恢復:
隨著運動負荷逐漸增加,患者能在康復過程中逐步恢復其正常功能,並有效減少停滯期。
3.提高康復滿意度:
患者在兩階段治療中的參與感和功能性改善,通常會帶來更高的滿意度與依從性。
參考資料
  1. "Effects of a two-stag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n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ost-operative shoulder patients." 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, 2020
  2. "Two-stage rehabilitation follow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: Impact on re-injury rates and functional outcomes." Clinical Sports Medicine, 2021
  3. "Evaluating two-stage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for knee osteoarthritis: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." Journal of Musculoskeletal Research, 2022